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作文 - 江西高考作文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作家写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急功与慢利

来源:江西新闻网 2013-6-8 8:42:46
 6月7日上午进行的语文科目考试,是2013年普通高考的首场考试。

  江西卷的语文作文题如下: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用。(4)不少于700字。

  围绕“奥数、英文、周树人”三怕为主题的江西高考作文题,引起网友热议。今年的高考作文真的很难写吗?本报特邀两位作家来写江西高考作文,与读者和考生互动交流。

  急功与慢利

  张小圈(江西“80后”作家)

  长期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同学们一说起这句话,都会心照不宣地摇头一笑:难啊,太难了!这些凌乱的数字和线条之间,有着什么神秘的联系?这些A、B、C、D排列组合之后,该用怎样的读音和语气?天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竟然又是鲁迅,必然有几个重点段落老师会要求大家狂背狂记!

  头疼归头疼,可看看身边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各种奥数、英文补习班的绝不在少数。补习奥数的同学是崇拜陈景润教授,想证明1+1=2?还是着迷于数理逻辑,想藉此探究宇宙的真谛?补习英文的同学是想要师夷长技以自强,将来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友好联系?还是打心眼里喜欢莎士比亚,想要看懂原文的真意?他们背着沉重的书包笑我迂腐:你说的未免太不切实际,奥数比赛一旦获奖,升学便可以享受加分待遇;英文说得流利,将来出国镀金根本不是难题!

  我恍然大悟,“三怕”同样是怕,学好奥数、英文两科的益处唾手可得,即使恨得咬牙切齿也趋之若鹜,拧着眉头勤学苦练,希望自此走上一条捷径,凭借这两科的特长平步青云。而鲁迅先生的文章诘屈聱牙,何必下这个死力?能加分吗?能出国吗?顶多草草应付老师抄写几遍,便自认无愧于心,很对得起这位平头胡子伯伯了!

  时下人心浮躁,事事言利,即使教育概莫能外,让人不免唏嘘。不少少年只看眼前是否得益,恨不得今日种苗明日便能吃瓜,否则绝不肯多花一丝一毫力气。北师大学者史杰鹏说鲁迅的文字“敲之铿然,触之也濡;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白话文诞生的初期,他已能把文字使得出神入化,开启民智,余荫当今。鲁迅斗争的酷烈、文笔的华美、考证的精研,如能化入少年的灵魂中,则他们真正可以成为未来的栋梁,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可惜有几个耐得住这个年深日久、潜移默化的过程呢?

  校园里依然流传着“三怕”,奥数、英文却越来越热门。鲁迅还是寂寞着,被一句轻慢的“太难了”掷到墙角,静静地等待。

 

 自由“界”与现实“限”

  徐锦彬(江西省杂文学会会员)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针对当下很多中学校园这样的流行语,笔者实在觉得现在的后生可畏,心灵之自由,语言之不羁、个性之追求着实可爱,着实有人人争做文艺青年,个个愿赶上时尚翘楚的不挡之势,也同时反映出当下我们教育行为的一些问题。比如,我们20年前设定的教育方式在面对当下被教育的对象时,是否对接上了地气?其实这归根结底是同学们成长过程中的自由“界”与教育招考政策的现实“限”的矛盾问题,关于这里,我有话要说。

  记得1997年参加高考的我们那一代学生就开始接受奥数、英文、周树人的量化、固化的教学方式,那时衍生的很多加强性的各类课外培训因为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原因,没有成风靡之势,现如今已经势不可挡。这一模式就像工厂生产线,无数自由之心在现实的赶考路上被套上了固定的“马笼头”,数百万考生也就是在这即将脱缰的人生路上有了第一次现实“限”的切身体会。

  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在我们这个庞大的国家真正实现个性化选拔其实不易,也必须需要时间进行探索检验。稍稍长大后的我们明白,自由“界”与现实“限”其实是理想与行为之间的博弈,那绝对是场血肉模糊的厮杀。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路走来,自己对自己过去信仰过的东西不再有敬畏之情,不再有留恋之意,这本身就要经历多么大的思想危机。事实上,我们作为普通个体,基本都将经历从“诗意的自由理想主义”到“冷静如水的行为哲学”,这个过程其实十分痛苦。

  自由和现实是个泛指,我们在行进的过程中却有太多的针指。我们怎样理解我们应该遵循的行为“界”和“限”?有个家伙说,“人生是找回自己的旅程,会迷失,是因为人生好像一个迷宫,有很多诱惑和岔口,找到了自己的本性,自然就不会迷失了。”我总觉得他老兄说得太轻松,但我们能说的也只到这个份上。伟人们也常常说他们这类人能做的其实真的也很少。如果人的一生都在为人为的价值观里争逐追寻,那就像是与自己的影子赛跑一样,白费力气。到底是个性化之路或者模式化之路只有自己走过了才知道,说到底,这只是没有人可以替代、专属于你的道路。我说,这其实是我们的“界”,无法跳出三界外,却只能身在五行中。

  文/记者廖济堂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